IE是提高產能還是提高產出?
1、產能:系統(tǒng)按照要求將原料轉化為我們所需產品的能力。通常我們所講的產能是最大能力,也就是理論上我們能夠得到的產品量。
2、產出:經過一系列的損失,系統(tǒng)實際能夠轉化出多少產品,是我們實際能夠得到的。
3、狹義的IE旨在保證產能的設計,而最終的產出由生產管理者負責。但是對于一個合格的IE推動者,目標是要創(chuàng)造最終價值,實際獲得最大化的系統(tǒng)產出才真正有意義。
由以上可以看出,想要提高系統(tǒng)的產出,需要從提高最大產能和降低損失產能兩方面入手。
1、提高最大產能
A.提升平衡率
平衡前需要先以“增值與否”為核心識別動作浪費,并參照動作經濟原則進行改善,確保第④步的檢討對象是最精簡的增值動作或者非增值但必要的動作。步驟②需要針對所有工站,而非僅僅對瓶頸工站進行改善。
B.提升機臺產能
a.確保設備停頓時間 (上下料、加工停頓確認) 最小化
縮短機臺上下料停頓時間
雙模進出不停機設計
產品使用通用夾具并提前將裝夾準備
加工完成后刀具歸位與出料同時進行
取出加工ok品有放置暫存區(qū)產品可快速裝夾和定位、刀具快速定位
快速上下料和快速換模道理相同,可以使用SMED進行指導。
減少加工停頓時間
數(shù)控加工機床可以實現(xiàn)自動換刀、對刀等操作,不需要停機操作,但對于產品測試等非標準機臺,經常會因為要確認畫面、聲音造成加工停頓。
通過影像識別/聲音感知也可實現(xiàn)自動判斷交互
必須要人工判斷的,需將各確認動作簡單化(例如按鈕置于便于觸手可及區(qū)域,多按鍵改為一鍵操作)
b.降低機臺加工時間
步驟①:最為快速有效。自動化部門設定的機臺速度往往比較保守,現(xiàn)在要做的是保證安全、不加劇磨損下提高速度。機臺的零件使用條件已經做過合理寬放,機臺的設計又會做相應參數(shù)寬放,到了工廠的自動化部門再做一次,實際上我們使用的機臺藏匿了太多的能力。
步驟②:只要預留足夠的安全間隙即可,不需要預留太多。10mm距離不會造成干涉,就沒有必要達到30mm而浪費20mm的運行時間。
步驟③:這類問題經常被掩蓋,如果量測相同型號機臺的CT,或者同一機臺不同時間的CT,你會很容易發(fā)現(xiàn)這些由于氣管長短不一、氣壓電壓不穩(wěn)造成的隱形停頓。
步驟④:路徑優(yōu)化,起點與終點接近、避免折線走刀、一筆劃的使用,只要進行細致觀察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。如果數(shù)學夠好,可以使用類似蟻群、GA的模塊進行優(yōu)化,可以做到極致。機臺的動作優(yōu)化可以參考動作經濟原則,如果動作不順暢,相應的加工時間也會因為太多的轉角、停頓而變長。
2.降低產能損失
A.設備損失:通常大小保養(yǎng)類的停機都會有計劃的通過排班或者休息利用非工作時間,這里著重討論設備的突發(fā)故障停機,這類損失具有相當程度的不可預測性。
每日記錄損失項目和損失時間
依照柏拉圖統(tǒng)計整理找重點
魚骨圖分析原因
頭腦風暴擬定對策
列入改善跟蹤表進行推動
一般2周后就會發(fā)現(xiàn)異常情況會少50%;經過持續(xù)2個月的改善,能夠降低至初期的10%以內。
B.人員作業(yè)周期性損失
例如一條設計UPH200的產線每小時的產出非常不均衡:上午高,臨近吃飯下降,午后現(xiàn)小高峰,之后會由于勞累而下降(如果產量吃緊,臨近下班也會翹尾提高)。
解決波動問題,管理者的士氣激勵當然是一個重要方法;另外一個方法是進行周期性損失預防,通過加入設備或者利用關鍵崗位進行產能壓制和拉動是常用的方法。
C.物料損失
杜絕錯料:做好倉庫入庫確認、發(fā)料前出庫確認、到產線簽收確認、使用前順檢確認,需要多步結合;
杜絕斷料:需要定制送料標準,物流人員按照標準時間和使用量送料;
使用信息系統(tǒng):人員填寫點檢表格往往會有執(zhí)行不到位的問題,使用信息系統(tǒng)防錯是比較可靠的方式,并也可結合信息系統(tǒng)實時反饋產線物料使用情況;
D.良率損失:預防批量性不良帶來的重工損失,物料的員數(shù)需要按照點檢表進行及時核對,否則一旦發(fā)生漏裝、多裝的質量隱患,那就需要屏蔽產品、全線停線進行重工了。
產能提升是IE的重要基礎工作,也是能夠清晰地見到成效的工作。把簡單的事情做好,持續(xù)累積點滴的改善,用少的資源實現(xiàn)多的產出,正是我們IE的目標。
2020-12-31
2020-12-28
2020-12-15
2020-12-15
2020-11-18
2020-11-11
2020-10-19
2020-09-18
2020-06-28
2020-04-14